来自《River Space Design》一书
翻译:活水沙龙
(公众号:living-water-2020)
“ 河流空间设计—河床和水流 ”章节
01
—
河流数据
河流类型:以细-粗底质为主的中型硅质高地河流;
集水区:约400平方公里;
平均流量(MQ):约10立方米/秒;
100年一遇洪水泄洪流量(HQ100):约240立方米/秒;
河床宽度:25米;
洪泛区宽度:40米;
位置:北纬47° 36’ 50’’ – 东经07° 39’ 09’’。
▲1. 一条新路径通往Roßschwemme老河,此处的码头供人们漫步和放松自我。
02
—
河流现状
类似于巴塞尔下游的情况,维瑟河Lörrach河段也是一条经过大幅整治和高度开发的河流。其单一的面貌在很大程度上由其封闭的双梯形断面、精心修理的河岸绿化、很多低堰坝和平行于该河的3-4米高河堤决定。
03
—
河流设计
公民参与治理该河:由于Wiesionen项目是在该市居民通力合作的情况下完成的,Wiesionen项目引人注目。公民信托机构Bürgerstiftung Lörrach的目标是落实设计师Gerhard Zickenheiner此前提出的关于提高该河生态质量的构想,使其与城市融为一体,以及通过交流活动对其加以推广。
该信托机构开展工作的河段由Lörrach中心延伸至瑞士边境,全程长2.4公里。人们采取了若干措施:改造低堰坝和建造鱼梯以绕开边界上的堰坝,从而鱼类能够再次迁徙。在对Roßschwemme进行重新设计以及形成河滩之后,人们又可到达维瑟河,维瑟河与周围城市重新联系到了一起。
Roßschwemme:一个交流的地方:Roßschwemme曾经用于洗衣,给家畜饮水,冲洗来自当地啤酒厂的马匹。目前,在河堤顶部建有一个供自行车爱好者使用的驿站,其旁边就是一条区域级别的自行车道。一条新铺设的路径由此下到河中,这里的防浪码头可以让游客在水边休闲放松。
▲2. 示意断面:新码头的基础亦加固了河岸。
在静水区,从混凝土基础向下游方向,砾石和河沙不断累积,因此人们可从码头淌过河水。特意采用钢筋混凝土以现代城市的风格来设计的码头,凸显了该公共娱乐设施与未受干扰的自然区域之间的对比。
创新的河道工法:采用Viktor Schauberger的河流工程方法重新设计了该河段的形态,Viktor Schauberger曾在19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对水流展开研究。流过之字形丁坝和导流丁坝能够改变流向并增加河水的动力。由此也形成了冲刷坑,河水携带的物质发生偏移并沉降下来,从而提高了生境多样性。人们将低堰坝改造为了河底坡道、岩石挡块和丁坝,进一步增加了水流多样性。尽管有不少抑制维瑟河演变的限制条件,但是通过新建各类构筑物,原有的生机还是得到了恢复。
▲3. 三个面向下游的耐冲码头界定了场地特征。
▲4. 丁坝偏转了流向。这导致河水流速和深度发生变化,形成更加多样化的面貌。5. 码头下游方向在静水区形成小河滩,便于人们与河水亲密接触。6. 大块置石代替了低堰坝,软化了河道形象。
注:以上版权均归活水沙龙所有,如需转载请和后台联系。